教孩子择砖块,砌房子

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6 16:51:06

国家“十一五课题研讨”第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可是,在课改中,也存在着形式主义的东西,追求观赏性,花样多了,务实少了。因此,我校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讨。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此,针对中年级“以读为本,读中学写”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一些收获: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犹如拾砖块,作文好像砌房子,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砌成一座漂亮的文章别墅。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教孩子择砖块,砌房子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的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教学《牧场之国》一文中的“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牛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荷兰牧场绝美的风光、生动的画面,还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牛群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水平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只公鸡身着绿缎袍,颈围红丝巾,昂首阔步地上台了”,“漆黑的夜空中只有星星在欢快地眨着眼睛”,“清晨的乡村犹如罩在白纱里的少女,迟迟不肯露出她的庐山真面目”。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二、从典型课例入手

如教学《乡下人家》,作者写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很有层次,首先写房前种瓜搭架,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接着写门前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屋后的竹,绿的叶、青的竿、探出头来的笋,写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美、静态美。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觅食,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一群鸭子及时地把头扎进水里。乡下人家傍晚时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纺织娘的催眠曲等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这些段落都是分写的,课文最后总结全文,这种层次清晰,先分后总的写法对小学生的写作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此,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课的感受:“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明确”,“课文是按方位顺序、季节顺序、时间顺序写的”,“先分后总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请你们也来试试,写写自己的家乡或你见到过的乡村风景,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先分后总的方法写出那里的动植物和人的活动。由于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他们很熟悉周围的环境,他们说得头头是道,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说的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段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课文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用具体的语言分段描述。课堂这时热闹起来:“腾龙洞最大的特点是高、大、奇、险,还是世界第一大溶洞……”,逸园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述中,我知道孩子们懂得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了,又攻破了一个作文的难关。

三、从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入手

阅读是独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表达,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读,达到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老师点拨:桂林的山美、水美,其实文章更美,你们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吗?学生一

一表述哪些句子用了对比,哪些句子用了排比,哪些句子用了拟人。“作者还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课文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及时引导:你们身边也有很多美的地方,如:山坡、草地、田野、溶洞等等,你们能用本课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点吗?鼓励学生把自己要说的话真实的表达出来,加上口头及时纠正,这次练笔成功率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课文里学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再联系生活实际,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仿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生命,生命》等都是供孩子们练笔的好文章。

四、从“细体会”到“写具体”如手

学生在作文时,总是苦于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究其原因就是写得不具体。“写具体”无非这六个方面:1、心理描写,2、场面描写,3、环境描写,4、动作描写,5、对话描写,6、表情描写。就一篇文章而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有可能同时出现三项,也可能全部同时出现,就作文训练来讲,却只能一项一项的分开进行专门训练,就以“心理描写”的“对话”训练为例,要让学生认识说话内容和提示语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效果截然不同,这在《夜莺的歌声》一课里表现很突出,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对话练习,加上实地表演,又准备了一些“说话句”表达形式的段落和片段,和学生一起欣赏,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提示语才是最棒的,这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个对话片段,让大家参与评议、修改,如此通过几次对话训练,学生就能熟练掌握技巧,再逐一进行其它五项的专门训练,学生作文自然就言之有物,生动具体了。

总之,教学中要紧扣教材,读写结合,读中有悟,悟中学写,巧设练笔,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查看更多
【教孩子择砖块,砌房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lyqythtkazki/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