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作文有情有境导童稚

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7 08:09:08

李吉林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当然有诸多主客观、内外部的原因,但对当时的教学状况的不满则是根本因素。她说:“小学生作文普遍脱离儿童的生活,‘向壁虚构’便是突出的令人忧虑的现象。许多学校几乎不带儿童去认识周围世界,不去接触生活,只是关在教室、屋子里读‘小学生优秀作文’、背‘好词佳句’。”“作文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偏向,使作文教学几乎走上了纯技巧地做表面文章的歧途,失去了作文教学的生命力,失去了作文教学本身的积极意义。”

李吉林:情境作文有情有境导童稚

李吉林老师对作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系统的阐述。我认为,“要处理好作文教学中的三个关系”大致能够概括她的“作文教学观”:一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作文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

“必须有勇气打破作文教学中程式化的指导,从那种‘审题---确定中心---讨论提纲---提供词语句式’的注入式指导框架中解放出来,不但考虑学生怎么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么想,会想才会写,想得深、想得细,才写得具体精当。”二是语言与情感的关系。

要“通过作文逐步引导儿童去体验生活的光明面,去写美的人物、事物、景物,让儿童从小受到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陶冶。”三是语言与训练的关系。训练“必须在儿童的语言习惯未形成之前就起步”,“词句基本功不扎实,提供的材料再好,指导得再得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要“让儿童感到作文的训练是有趣的,是他们乐于完成的”。

我们也可以将之具体化为以下三点:

从丰富生活源头做起。李吉林老师说,要“少一点技巧,多一点实际”。她先是“运用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如在校园的树下,让学生跟树“说话”。后是“带入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她还经常组织“主题观察”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的一条小河边,让学生就《小河上吊桥的不平常经历》、《我们沿着小河走》、《小蝌蚪到哪里去了》、《小河边的芦苇丛》、《小河结冰了》等主题进行观察。

她说:“在这样的境界中,儿童非常容易将情境的声、色、形这些浸染着情感的表象与相应的词沟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进而达到‘不容自遏地说’的‘情动而辞发’的境界。”有时,李吉林老师直接带领学生到野外写作。如让学生观察桂树后再坐到草坪上编写童话《桂花姑娘》。

用想象来拓展儿童思维的空间。李吉林老师概括课堂情境教学五条操作要义时特别强调“以思为核心”。她认为,儿童所受的思维限制相对较少,想象是他们的天赋,而想象又十分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所以,她经常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如《海底世界漫游记》、《大力士比武》、《凡卡的信发出去之后》、《贝多芬回到旅店》,等等。写这一类作文,恰恰是学生最“带劲儿”的事,他们往往欲罢不能,有时竟写到两千多字,甚至还要“且听下回分解”。

想象当然不是凭空乱想。李吉林老师常常组织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创设情境。如童话写作《少一个座位》,要写动物世界大聚会,鹦鹉来得最晚,没有座位了,动物朋友纷纷让座的事。写前她请学生扮演猴子、大象等角色,有语言、有动作,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果是可能的,那就是合适的。”李吉林老师在实验班搞“三线同时起步”,一年级上学期,通过拼音、识字、阅读,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三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下学期每天“写一句话”。二年级上学期每周写两段话,进行书面短文练习;下学期每天写一篇短小的观察日记,开始情境作文,并在教学课文时,以理解、运用为原则,适当进行初步的篇章和修辞训练。三、四年级继续进行情境作文(包括自由命题作文)。到五年级,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增强他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自觉性,使其逐步获得一些关于写作的理性认识。

所谓“可能”,其实是动态发展的。不断挑战学生的智力,又循序渐进,那么,原来的“不可能”就成了“可能”。如教二年级学生写春天,李吉林老师先以课文中出现的“风”、“阳光”、“花草”、“树木”等作主语,让学生练习说一句话;进而以“春天来了”作主导句,让学生说一段话;最后再做“找春天”的口头作文,学生“拾级而上”,当然比同龄人走得高远。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成果非常丰硕:练习量大,首届实验班学生共做整体性书面表达练习(即写句、写段、写篇)550次以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写作兴味浓厚,表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而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她很好地处理了三对关系:

一是导与作。李吉林老师明确反对搀扶过多乃至包办代替、要求过细乃至画地为牢的指导,她倡导、鼓励、“催化”学生自由表达,也非常重视自身的指导,其中固然有一些写作技巧上的点拨,而更多的是“用孩子的眼睛不断地看着这个世界”。

二是美与实。情境教育如诗如画,有人因此误以为它是唯美的。

唯美容易导致空洞、虚浮,而情境作文教学却讲求“实”字:一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如李吉林老师曾想带一年级的孩子看日出,后来考虑到他们的词汇量还不足以描述日出的壮观场面,就改为登高远望,结合认识方位,向家乡的四方望去。二是注重基础,致力夯实。如在带学生观察庄稼时,引导他们把“精细的观察和准确的用词结合在一起”。三是文体兼顾,学以致用。适时进行一些应用性文体(如借据、邀请书、消息等)写作,增强学生生活、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是情与理。情境教育的核心是“情”。李吉林老师认为,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但他们也有“理”的另一面:第一,重视在作文教学中“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其进行初步的归纳或推理。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如在教学《落花生》后,让学生任选平时观察的某一无生命物体,写出它的“品格”。李吉林老师的学生在人格养成上都有良好表现,这不能不归功于写作带来的收获。

查看更多
【李吉林:情境作文有情有境导童稚】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lwyqttkzpkdk/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