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案

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6 23:24:22

第一课时

《满井游记》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重点:流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

教法:点拨讨论、自渎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季节。我们已学过一些描写春天美丽景物的散文。古人如何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山水游记就向我们呈现了一幅色调清淡、意境悠远的初春图。

二、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现在的湖北省)人,文学家。与兄宗道、第中道合称“三袁”,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反对文学复古主张,要求“不拘格套,抒写性灵”,他们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语言来表现真实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将课文通读一遍。

请注意下列家点字的读音与意义:

廿二日,天稍和:二十二日。

若脱笼之鹄:天鹅

泉而茗者:愿意为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为“煮茶”。

罍而歌者,愿意为酒杯,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为“端着酒杯”

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愿是跛足之意,引申为驴,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骑驴”。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倩:美丽的。

汗出浃背:湿透。

四、指导朗读。

1、放录音范读。

2、学生齐读课文。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中的景物,并用笔将课文中所描写的初春美景画下来。然后同学互相欣赏。

六、课堂练习:下边三组短语中的“之”,有的要译作“的”;有的可译作“的”,也可省译;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用不着翻译。试加辨析并说出所有短语的大意。

局促一室之内

郊田之外

脱笼之鹄

倩女之靧面

髻鬟之始掠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的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法:朗读、想象,老师启发、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若脱笼之鹄。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麦田浅鬣寸许。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关于本文比喻句的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

教师明确:比喻是修辞格的一种。运用比喻可以把陌生的东西边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如本文的比喻的运用使写景更加传神、生动。

三、分析课文:

设疑:1、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写了满井什么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

3、分析第二段的层次。

总写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喜悦心情

分写

水:水光的明丽

山;春山的娟净可爱

(比喻)

满井春色

柳条;将舒未舒

麦田:破土而出又齐整喜人

游人:泉而茗

罍而歌

早春郊游图

红装而蹇

鸟鱼

(拟人)

抒写感受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四、学生总结主题思想:这篇游记描写了北国初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五、归纳写作特点:

1、白描的手法。

2、拟人的写法。

3、生动的比喻。

六、把《满井游记》和

《醉翁亭记》进行比较。

课堂小结:

本文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满井春色

总写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分写

柳条

麦田

游人

鸟鱼

(拟人)

抒写感受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查看更多
【《满井游记》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eyqyqcoofzkb/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