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29 23:04:28

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钱正权

语文教学要减少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出路只有一 条,改革教学,提高效率。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已初步形成共识。本文就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谈教学思路的转变。

一、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有的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一课,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若问教学进度,得到的回答是课文的课次,而不是语文训练的进程。所以,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和集中。

“准确”的依据是教学大纲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教师应该熟知,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教学内容超前,拔高要求是当前的主要倾向。如有的老师教三年级课文就要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其实三年级的要求是“学习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学习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四年级才有“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教学要求。超前教学造成的后果是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三年级连句成段训练不扎实。而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教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这是“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缺点)。

所以在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

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怎样选择呢?总的说,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正如数学课的“例题”一样)。“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如课文《落叶》,大纲要求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为重点,可以选择两个句式作为教学“例子”。一句是“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句式是“树叶怎样落下来”。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是不是一样。学了这个句式对低年级学生很有用,懂得这一类句子的表达方法。

检验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教师可把“树叶”换成“雪花”,让学生说说句子:“雪花从天空中一片一片地飘下来。”另一句是“树叶落在沟里,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联系下文,不难发现这是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它的句式是“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教学时,只要把重点落在上述例句上,然后利用句式基本相同的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读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蚂蚁、小鱼怎么样。课文写燕子怎么样的句式起了变化,可让学生按上述句式改变句子。如“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把它当作催我们到南方去过冬的电报。”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课文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至于课文中的其他语言现象有的可以在以后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有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朗读,教师只要从旁作些点拨。

二、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转变为安排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吕叔湘语)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如果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那与要达到的语言训练目标不啻于“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训练的原则要做到“三个统一”,即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语文训练与发展思维相统一;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相统一。阅读教学的语文训练有别于“单元练习”、各种“练习册”的所谓语言文字训练。它是在表情达意的活生生的语境中进行的,是在指导学生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训练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如教学《罗盛教》,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时,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莹动作的词语,然后围绕为什么要用“头和肩膀”顶才能把孩子“顶”出来呢?那是因为“罗盛教已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这样读或写,都要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恰当运用课文语言,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思想品质,又积累了语言材料,知道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思想品质是通过简洁而又具体的三个动作描写表达出来的。

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是一种思维训练,用词造句的准确和灵活,反映了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由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螺旋式的,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这种训练又具有综合性,既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训练重点,又要注意常规性训练。

如小学中、高年级要有重点地进行段与篇的训练,但仍不能放松字词句常规性的基础训练。

训练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理解性训练、积累性训练、运用性训练和复习巩固性训练等几种。这几种训练一般依次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理解性训练,一是理解内容的表达训练,即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暴露”理解内容的思维过程,改变目前有的教师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训练表达理解内容的语言文字。对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语言表达,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分析概括等组织语言的思维活动应该加以指导。犎纭杜诒蟮厣稀窢,初读课文后说说(写写)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提示,课题是一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可用“谁在炮兵阵地上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学生这样写道:“彭德怀元帅在炮兵阵地上检查战备情况,批评教育了团长。”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须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二是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引导学生利用推敲、比较、替换、改写等手段,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如教《麻雀》一课,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理解这句话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先进行理解内容的表达训练,学生可以理解成“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一棵树上飞下来,救护小麻雀”。然后让学生把我们理解的句子与课文的句子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我们所说的“奋不顾身”是个空洞的形容词,而“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为救护幼子落地有声,可以想象它的速度和力量,体会肉体承受的痛苦。从而学生懂得了具体、形象的表达方法比概念化的表达方法要生动得多。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训练,应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训练,然而遗憾的是许多阅读教学课却只在理解内容上耗时间,而忽视了这项主要训练。学习语言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积累。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高了语文水平的事实就是证明。所以,要让学生多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填空、听写、默写课文,直接感知、熟记课文的语言材料。

学生头脑中“语汇仓库”储存日丰,将来就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郭沫若语)。运用性训练是阅读教学中较高层次的训练,是学习课文中具有规律性语言现象的“迁移”训练。如教学《精彩的马戏》,让学生比较写“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最后一句话,思考同样是表达观众对节目精彩的赞扬,但写法为什么各不相同:“它那顽皮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人们发出一阵哄笑”、“全场观众都为它喝采”。从而懂得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词语(或句式)要避免重复。然后请学生发挥想象,用几句话写出“小狗做算术”要求写观众赞扬的句子不能跟前面重复。如这样写:“观众都为它精彩的表演热烈鼓掌。”复习巩固性训练,既可安排在阅读训练之后,也可安排在下一节阅读训练之前以引出新的训练。

训练的形式听说读写相互联系,又可以有所侧重,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强调读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熟读成诵“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现在许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文读得太少,而关于课文的谈话却很多”,其结果,教过的课文学生竟未能读通!要给“读”定一个指标,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要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有的会背诵、默写。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情感,说与写的训练穿插其间。写的训练也要加强,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经验。

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相应地安排写的训练。如“精读品文字”,课文《小站》有一段写小站喷水池的文字,可用尝试性的“写一写”品味怎样准确运用方位词语、修饰词语,教师板书:月台--喷水池--假山--小树--喷泉--小宝塔。让学生把这些孤立的词语连起来,写出“精心设计”的喷水池。

作业完成后,教师让学生看课文(或投影片)对照比较,品味课文中的方位词语和修饰词语怎样使这些事物构成一幅“精心设计”的生动画面:“月台中间有一 个小小的喷水池,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又如“熟读体情感”,教学《在炮兵阵地上》,熟读以后,可让学生给彭德怀元帅写几句心里话。一位学生这样写:“彭德怀爷爷,您在炮兵阵地上发火了,这不是您官大脾气大,而是您担心阵地的安全,祖国的安全,战士们的生命。您真是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好爷爷!”安排这样写的训练,既进行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语言训练,又加深了对彭德怀元帅思想品质的理解。

训练要严格要求及时反溃“训练”本身就包含着“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就是对学生的“练”作规范化要求,作指导、点拨、矫正,使学生的“练”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渐形成技能。课堂教学应该体现这个练的过程。针对目前教学要求偏高,训练不扎实的弊端,要强调低起点,严要求,从写好字形、读准字音、读(写)通句子等基本功抓起。要及时对学生练习的正误、优劣作反馈评价。如教学《小交通员》,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写写)第四 段的主要意思。一位学生说:“爸爸称赞立安在敌人面前能随机应变。”另一位学生说:“立安遇到敌人能随机应变,受到爸爸的称赞。”两种说法意思都完整,但哪一种表达更确切呢?通过比较,肯定后一种说法,因为课文的主人公是小交通员立安。

三、从以集体教学为主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学习为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教师不断面对集体提问、讲解、讨论,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会课文”的时间,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匆忙地在课文中寻找用以回答提问的片言只语。教学的时间大多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及教师和几位学生一问一答中流逝!

其结果,且不说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易形成学习惰性,教学不能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语文训练落空;教学只为少数反映灵敏的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多数学生当“陪客”,热闹的场面是一种“虚肿”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新课型,这种新课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有两点是必须强调的:

1.保证自学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提问,要求学生经过研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才能回答的提问,朗读、默读、归纳课文意思、读与结合等等比较重要的训练活动,教师都要在提出学习要求和提示学习方法以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不要急于集体讨论或指名回答。学生自学,一般先细看课文,再读读议议(练练);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轻声作个别指导,指导的重点是学有困难的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极好时机,如果课内及时辅导,课外就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在学生自学、读读议议(练练)的基础上,方可适当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交流、评价学习结果,揭示学习规律。(1)提出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2)学生自学(读读议议写写)集体交流自学结果、反馈矫正。这样的循环在一节课内至少两次,其中“学生自学”是中心环节,时间要有充分保证。

2.精简提问、精当讲解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疑问、启发思维。但提问多了,学生被动应付,难以主动学习,如果养成习惯就更糟,学生离开提问就无法自学,丧失学习能力。精简提问就是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只提少量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示范性的问题,用以引导学生自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由自己多问转变为教学生多问,特别在理解语言文字表达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写?”如《小音乐家扬科》有个句子:“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回家来篮子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来到。

”学生读后自问(或提问)是小扬科贪玩吗?懒惰吗?不。那为什么这样写呢?

课文没有直接写扬科爱听树林里的声音,听得入了迷,而是具体写了这样一个事例,“扬科很爱音乐”不是更突出了吗?评价学习的优劣,也不要仅仅看学习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看学生学习是否主动,提问是否有质量。精当讲解,每节课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对某些规律性的举一反三的问题教师要作精要而恰当的讲解。

总之,教师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自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查看更多
【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wryqyttqigwi/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