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几所小学试行另类评价方式 华文考试变成“幸福套餐”

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4 16:16:00

今年2月,正华小学三年级学生卢思吟和同学接到华文教师所给的一项任务:根据家人的饮食喜好,设计一份“幸福套餐”菜单。

新加坡几所小学试行另类评价方式  华文考试变成“幸福套餐”

卢思吟当时每天观察和了解家人喜爱吃的食物,然后从杂志和报章剪下这些食物的图片来设计菜单。她兴奋地说:“由于我们得在菜单上写出套餐的特点,在设计菜单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新的华文词汇。我之后必须在班上与同学分享菜单的内容,因此觉得现在的华文课很不一样,比以前更有趣。”

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华文学习能力,许多学校这一两年来积极尝试多元及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以为学生提供创造与发挥的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华文学习兴趣。

例如,正华小学今年便为三年级学生展开试验性的另类评价(Alternative Assessment)计划,取代以往的统一测验。学生平日进行的华文专题作业都将算分,这么做是希望能较全面地测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卢思吟指出,虽然这些作业必须花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完成,不过她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认为自己的华文写作和表达能力都进步了。

她还笑说:“也因为这个‘幸福套餐’菜单的作业,现在我比较了解妈妈爱吃的食物了,我们的感情也更好。”

减少死记硬背成分

该校母语部门主任余金河受访时说,这项另类评价方式减少死记硬背的成分,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有效地引起他们学习华文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全面评估学生的华文水平。

他说:“传统的评价方式重视知识的灌输、词汇的掌握,学生扮演的角色也较被动,因为他们只是接受知识和凭记忆吸收。传统的评估方式多属一次性的测试,注重学习的成绩,而不是学习过程。”

余金河也谈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新的教学工具来训练学生对周遭环境的观察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思考。

华文教师陈秋施(27岁)说,新评价方式实施后,她发现所教导的小三生上华文课时变得较积极,也会主动去搜集作业资料。

她说:“这些作业都贴近小朋友的生活,比如说,学生可以访问自己的朋友,之后在班上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这样的互动方式多少会增添他们学习华文的乐趣。”

陈秋施不讳言,由于这是一项试验性计划,另类评价方式的评分标准还有待改进。在整个过程中,它其实考验教师的评估能力,相信这间接能协助提高教学素质。

正华小学在进行另类评价测试之前,都会发信给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进行某些专题作业的用意。校方日后有意把另类评价方式逐步推广到其他高年级的学生。

另外,彰德小学今年也为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展开另类评价计划,也就是学生的平日作业如听写、听力、专题作业、活动简报、理解和作文等将占总评估架构的三成,考试则占七成。该校没有统一测验。

母语部主任黎文森说,为配合另类评价计划,教师已重组课文,根据主题设计一系列课堂活动。目前,参与计划的学生表现得比以前更喜欢华文课,更认真完成作业,“还会问什么时候有游戏玩。”

当问及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否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回答说:“传统的评价方式缺少了创意的空间,是应试教育,可是却是最基本的。学生少了这一环节,活动再生动有趣,也难提高他们的程度。另类的评价却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黎文森指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会有意识地设计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让他们了解华文是活的语言,这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过,他表示:“在实行新评估制度的过程中,时间有限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如果上课时间更充足,我们将能进行更多活动。与此同时,老师在设计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要加强。”

评量表有什么好处?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能够更细致地向学生解释作业里所应该包含的元素和可能达到的水平,而不再只是笼统地说明形式和要求。比方说,如果教师希望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语文学习,而布置了“贺年卡写作”的作业,教师可设计一份这样的评量表(rubrics):

评量表的好处是:

1)教师使用评量表来明确评价的要求与标准,并在布置作业时向学生说明

2)孩子一开始就能从评量表中理解评价的目标与标准,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建议与学习策略,适时给予有效的反馈

例如,在“贺年卡写作”的活动中,老师若只在分发作业时打上一个等级或分数,对学生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可是,如果学习的过程带入了评量表,学生就能更清楚自己的表达有多流利、用词有多恰当、创意有多精彩等。日后,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方面继续努力。

促进教与学的评价

一谈到教育制度里的“评价”(Assessment),很多人仍然持有这样的印象:评价要不是等于测验与考试,就是为了在同侪之间做出比较,以便给学生进行排名。

其中,第一种印象尤其根深蒂固。基本上,能力的鉴别仍然被视为评价的主要功能。然而,就现在的教育形势来看,这样的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评价不只是测验和考试

究竟什么是评价呢?简单地说,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衡量学生课业表现的过程,而测验和考试其实只是众多评价手段中的两种。

换句话说,评价绝对不只限于测验和考试。专题作业、学习档案、课堂报告,甚至是平日的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也都是不同形式的评价。相对于一般的纸笔测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已慢慢走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这意味着评价是持续性的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这样的评估方法可与正式的测试互为补足,以便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能力。同时,它也可以让学生展现特长,并可降低考试的风险。因此,学生不会感觉压力过大,也能因而提升学习的动力。

让评价兼顾促进学习的功能

在强调以考试作为升学的重要手段的社会中,考试往往成为教与学的指挥棒。新加坡也不例外。这种衡量学生表现的筛选与选拔取向是“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

在新小学华文课程中,我们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华文的兴趣。如何让测验、考试及其他评价形式发挥其正面的功效以促成这一愿景,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诚然,测试能准确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鉴别学生的能力,但评价还必须发挥另一项重要的功能,即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评价活动,得到教师适时的反馈,从而了解自己的表现和改进的方法;教师也从中得到信息,进而调整日后的教学策略。

因此,评价除了在学习结束时以分数或等级来告诉孩子他的表现的水平优劣之外,也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并清楚地告诉他个人的不足之处及应该如何改进学习。这种信念可以通过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来落实。与上述“对学习的评价”不同的是,“促进学习的评价”更能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中不断进步,并且有机会体验成功,最后学有所成。

此外,在促进学习的理念下,评价也不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时,也可让学生互相评价,或是评价自己的表现。这让学生有机会在过程中向彼此学习,尊重差异,也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

评价提供的反馈应更加具体

可喜的是,更为开放的评价观念已经开始在学校扎根。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依赖单一的测试,而开始运用更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此外例如,他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开始他们采用评量表(rubrics),而不只是纯粹打分数或等级。评量表通过简单的说明,明确地提出要求和标准,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表现。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中,评量表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在新课程里,教师将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之下,在作业与活动中适当地兼顾“对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从而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学习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教学中的评价就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学生不再只是得到冰冷的分数或等级,而能获得生动的水平描述以及可行的改进建议。当互动与反馈成为改善学习与教学的基础,评价在促进学习时也就能发挥更全面的功能。

查看更多
【新加坡几所小学试行另类评价方式 华文考试变成“幸福套餐”】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nwyqyfoqxkki/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