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反蹼归真

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4 22:31:09

现在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努力营造与文本相似的语境,强调文本的期待视野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相互融合,强调对文本的感悟与对话。在我们强调这些的同时,是否已经忘记了文本组成的基本因素,是语言。离开了语言,感悟与对话失去了依托,再好的思想内容也将不复存在。所以细读文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领悟语言之妙上下功夫,切不可粉末导致,做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领悟语言之妙,文本的阅读反蹼归真。

文本阅读反蹼归真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语言之妙,首先还是理解语言。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解读文本的语言。新课程下的时髦词汇太多,我们往往没有弄懂,就想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这种缺乏理性思维的教学,会留有许多遗憾。如果深入思考,其实是我们总是喜欢使用西方理论来认识自己,结果把实际硬塞进不合适的理论框架。阅读教学,只有感知理解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文本向学生发出的呼吁,才能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充满自由与想象,对文本进行多种层面的解读,与文本及作者进行实质性的对话,真正实现文本与学生的视域融合。

理解语言运用之妙,还是让学生自己读懂,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陌生化,发挥学生品味语言过程中的能动性,由语义的理解到具体语言产生意象,探求语言背后的神秘色彩,做到学生融入语言之中,发文本语言之声,思文本思想所想,已自己的情感情润文本的语言,给予文本已生命。《三亚落日》这篇文章,用优美而富有色彩的语言,给阅读者展现出充满诗意的落日美景。我曾经听几位教师执教这篇课文,他们多以播放三亚落日的影片引导学生体验三亚落日的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课文中的文字,教师有时还给学生的朗读配上动听的音乐,声光电具全,似乎只有这样作学生才能领悟三亚落日的美。其实文本呈现给学生的是一段段文字,这些看似线性连接的文字背后充满了丰富的意象之美,它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赋予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其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品读文本中美妙的文本,三亚落日的诗意之美自然会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体态上,表情里。过渡的呈现文本描写的画面,反而会破坏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象,文字中蕴含的空白,间断性的画面。缺乏了想象和联想的阅读变得苍白无力,失去了基本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三亚落日》中描写落日的美景时,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找到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印象,从整体上感知三亚落日的美。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找出“诗意”与”滑落”。在理解“诗意”时,我并没有已词解词而是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三亚落日的段落,谈自己的对诗意的理解。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诗意”的意思是在作者的眼中三亚的落日就像一首优美的诗,具有诗的性格诗的韵致诗的意蕴优美。

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3、4、5节,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概括出三亚落日诗意的滑落过程。下面是一段实录:

师:三亚落日的滑落的过程是充满诗意的,读一读课文3、4、5节,把落日滑落的过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读课文)

生:三亚落日先是像孩童,接着像一个大红灯笼,最后像一个跳水员入水。

生:三亚落日滑落的过程是缓慢的,就像一首一样富有节奏。

师:是啊三亚落日滑落的景象是富有诗意的,就像作者开头讲的美妙绝伦。同学们细细读慢慢的品,在作者描写的三亚落日的语句中,哪些落日语句的描写最富有诗意。(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写写化化,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语句的精妙。)

……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体验着文本语言的诗意,在朗读中显现出被三亚落日陶醉的美好情感。学生把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之妙的感悟体验结合起来,文本细读落到了实处。这时的阅读教学,才算到位了。阅读教学重回语言,重回对语言运用的体悟,才是实实在在的,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母语教学的使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查看更多
【文本阅读反蹼归真】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hyqtyiqpqibc/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