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蜂人》课堂实录

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6 14:51:46

《放蜂人》课堂实录及评点

《放蜂人》课堂实录

一.关于苇岸和他的书

师:(出示投影片,《放蜂人》课题、作者苇岸,及苇岸照片)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苇岸的《放蜂人》大家看屏幕,照片上的就是苇岸一位当代的作家大家听说过这个人吗?

生:(齐声)没有

师:(笑)又说没有我怎么会没有跟你们讲过呢?还记得我去年寒假前给你们的推荐阅读书单吗?

生:哦

师:你们应该说……

阮少卿:(笑)老师你讲过的,不过我们忘记了

生:(笑)

师:今天我为什么会选择苇岸呢,这里我有点私心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当代的散文家我愿意把他推荐给大家不过,这也是一位短命的散文家,他才活了39岁

(出示投影片,苇岸简介)

作家,原名马建华出生于1960年,1999年5月患肝癌去世享年39岁

主要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上帝之子》等

苇岸一生,写得很少,他身前只出过一本书,就是这本《大地上的事情》这本书我有

(出示《大地上的事情》)

后来,他去世后,他的朋友们帮他出了另两本我有这本《上帝之子》

(出示《上帝之子》)

苇岸主张用最少的文字,写最好的文章,所以他的写作非常慎重他相信这句话:(出示幻灯片)

卡利马克斯:一部大书就是一个大的灾难

古希腊诗人的一句话课后要是哪位同学对这书有兴趣,可以借去看,不过,得还给我

生:(笑)

二.放蜂人的形象

师:课题叫《放蜂人》,同学们,你们周围,有放蜜蜂的人吗?

孙维乐:我认识一个

师:哦,你认识

孙维乐:不过他不放的,就是他不跑出去的,就在家里养了两三箱蜜蜂,平时就倒点蜂蜜喝喝

(众笑)

师:哦,养了两三箱啊,那有点多的我本来以为只养了两三只,就像我们班女同学以前养蚕宝宝呢

生:(笑)

师:我们今天来看看,苇岸笔下的放蜂人是怎么样的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看文章,寻找苇岸对放蜂人描写,来描述一下苇岸笔下的放蜂人的形象

秦洁露: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他与自然一体的宁静神情,表明他便是自然的一部分

师:好

徐洁:放蜂人或许不识文字,但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

师:好

赵叶峰:他看蜜蜂,如同看自己的儿女,他对它们,比对自己的身世还要熟悉

师:嗯,他对蜜蜂,比对自己的身世还要熟悉

赵婧:我找到两个地方,一个是第一句:放蜂人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还有一个地方是最后一段: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放蜂人也是世界上孤单的人……

三.放蜂这个职业

师:好,很好,大家把苇岸关于放蜂人的描述基本上找出来了那么,看了这些句子,你对放蜂这个职业,有什么感觉没有?

杨开元:放蜂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跟花朵住在一起,同时也是最孤独的人,因为他远离人世

师:不错,不过,这个意思同时也是苇岸的意思,我现在想知道你们自己的看法

金立超:我觉得吧,那个,这个职业挺好的

师:挺好的,你还能找到除“好”字之外的另外的词汇来描述吗?

王伟:我觉得我挺羡慕这种生活,跟我的生活追求很接近,有点像去年学的孔子和弟子那个“暮春者,春服既成……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意境

师:嗯,王伟说得好啊,放蜂人的生活很有诗意,是吧?

王伟:是的

师:我倒真认识一个放蜂人

生:(惊讶)咦

师:不过他现在不放蜂了现在成了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而且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语文老师他是鲁迅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放蜂其实没有我们想象那么有诗意,而是很辛苦不过有一次一起吃饭的时候,我跟他说: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你是在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

生:(笑)

师:作家的描述总是使得各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大家再看看这些对放蜂人生活的描述,你觉得你最喜欢哪一句

钱绮倩:第一句:放蜂人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师:为什么你喜欢这一句?

钱绮倩:因为这一句很美

师:为什么会给你很美的感受呢?

钱绮倩:因为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

师:是拟人吗?放蜂人就是一个人啊,干吗还拟人?

钱绮倩:是“季节是他的向导”这句

师:这是拟人吗?你再想想

钱绮倩:这是暗喻

师:对是比喻不过,我觉得光是说这里有比喻,恐怕还不是最能够说明这句话的美我觉得这句话背后还有深层的含义,比如,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师:放蜂人养蜜蜂干吗?

生:制造蜂蜜

师:制造蜂蜜干吗?

生:卖钱,养家糊口

师:但是,你看苇岸,这么一件劳动,在他笔下,成了一件富有诗意的事情,是在大地上寻找花朵这句话首先是真实的,其次,这里隐含着对人生的看法,只要我们的视角变化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就会不同

昆体良说过一句话: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只有对生活有着更深层次理解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四.农业文明与土地道德

现在,请大家再在文章中找一找,找出你们认为苇岸包含着微言大义的句子并说说这是一个什么道理

蒋鎏: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他与自然一体的宁静神情,表明他便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仿佛一位来自历史的使者,把人类应有的友善面目,带进自然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

师:这句话有什么哲理?

蒋鎏:这里表达了苇岸认为的,人和自然应该具有的一种关系

师:什么关系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蒋鎏:最古老的关系

师:什么是最古老的关系?

蒋鎏:我觉得,是一种和谐、宁静的关系

师:非常好我觉得你的理解非常好苇岸主张,人和自然之间,就应该有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苇岸写放蜂人,也就是在讨论放蜂人跟自然之间关系,也就是讨论人和自然之间,究竟应该有怎样的一种关系

我们来看一句话:

(出示幻灯片:苇岸《最后的话》,请同学朗读)

二十世纪这辆加速运行的列车已经行驶到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了数年前我就预感到我不是一个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纪也是一个错误我不是在说一些虚妄的话,大家可以从我的作品中看到这点我非常热爱农业文明,而对工业文明的存在和进程一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悲哀和抵触,但我没有办法不被裹挟其中

——苇岸《最后几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段话这是苇岸的遗嘱,他口述,他妹妹执笔的这里,我们看,跟文章联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句?

生:我非常热爱农业文明,而对工业文明的存在和进程一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悲哀和抵触

师:那么,苇岸写放蜂人,其实就是在……

生:怀念农业文明

师:那么,是否可以说,放蜂人就是农业文明的一个人格表征呢?农业文明的一个核心就是,人类是作为自然之子,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是属于自然的,而不是作为自然的对立面而存在可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进步逐渐使人类开始产生一种妄自尊大的感受,觉得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人就是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主宰我们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人定胜天”,导致最后的结果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只有斗争,没有和谐

这里,我要引进一个概念,叫做“土地道德”(出示幻灯片《沙郡年记》,请同学朗读)

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李奥帕德《沙郡年记》

师:李奥帕德是是美国现代“环保之父”,在《沙郡年记》手稿完成后不到一个月,因协助扑灭邻居农场的一场大火,不幸遇难这句话我是从苇岸另一篇文章《土地道德》中转引来的我们一起再来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发现,苇岸所追怀的农业文明,跟李奥帕德的“土地道德”,在精神的深层次上是相通的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吗?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不知道

师:哦,那你再想想

金立超:农业文明讲和谐,李奥帕德讲平等这里比较接近

师:说得好刚才蒋鎏同学也讲到,苇岸主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也就是说,他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这个包括大地、天空、森林、动物等在内的一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那么,我们再找找,课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苇岸“和谐”“平等”的追求

徐洁:“他仿佛一位来自历史的使者,把人类应有的友善面目,带进自然”

师:对,是的友善的面目

平钰柱:“蜜蜂能改变人性”这是放蜂人讲的一句富于文化色彩的话

师:好,蜜蜂能改变人性,那么,怎么改变呢?文章里有提示吗?

平钰柱:“我把放蜂人讲的关于蜜蜂(主要指工蜂)的一生,记在这里”,这一句下面的两段,就在说这个

师:好,我们来看这两段请大家在用几分钟时间阅读这两段

生:(读课文)

五.对蜜蜂的态度

师:请找出苇岸对蜜蜂赞誉的句子

孙维乐:它们是我们可钦可敬的邻居,与我们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体现的勤劳和忘我,是支撑我们的世界幸福与和睦的骨骼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的普通劳动者和舍生忘死的英雄

师:嗯,就是这句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这句话,揣摩一下这句话,揣摩什么呢,揣摩苇岸对待蜜蜂的态度

生:(齐读)

师:苇岸的描写蜜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谭轶伦:苇岸高度赞扬了蜜蜂

何一开:苇岸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蜜蜂的品质

师:你们说的都对蜜蜂身上体现了勤劳和忘我,这使得我们想到我们人类之中那些可敬的人不过我想问的是,苇岸描写蜜蜂,他的视角跟我们以前看到过的描写有什么不同?比如,我们总是把劳动者比喻为勤劳的小蜜蜂

来看这首诗歌(出示幻灯片罗隐诗歌《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我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写的是蜜蜂吗?

生:是呀

师:那么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写法呢?

阮少卿:托物言志

师:好,托物言志,物在这里只是一个“托”,他指向的,还是作者的那个“志”你再看看,这里是在写蜜蜂吗?

阮少卿:哦,他是象征,是在写人

师:对啊托物言志,蜜蜂只是一个载体,象征意义才是作者的目的所以,我认为,这里根本没有蜜蜂,而是师:我们再来看一句话(出示幻灯片)

把自然人格化,也许在他看来,这样的人类也太傲慢了

——林贤治《未曾消失的苇岸》

师:苇岸的不同一般,或者说苇岸在当代的意义,在于,他的确把蜜蜂作为蜜蜂本身来写了他保持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蜜蜂这一种小生物的敬畏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史怀泽的《我的呼吁》吗?史怀泽呼吁什么?

生:敬畏生命

师:然也(出示幻灯片《我的呼吁》)

我们谁能确知,他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对全世界又有何意义?……但事实上,我们直觉意识到自己是具有生存意志的生物,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史怀泽《我的呼吁》

师:苇岸的土地道德,不是一种口头的承诺,已经成了苇岸的思维方式,作为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他有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苇岸对蜜蜂的一生的这一段描写

生:(齐读)

师:好,我们用这个尺度,来看我刚才发给大家的资料看看法布尔和杨朔分别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生命的

生:(阅读资料:法布尔《昆虫记·蜜蜂》和杨朔《荔枝蜜》片段)

师:这个就作为我们课后的练习,请大家去思考,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些小生命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那些不同的生命

关于苇岸,我们可以登录这个网站,去看苇岸的介绍,以及他的作品:

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苇岸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当代的作家,读了他的作品,以及《沙郡年记》《敬畏生命》等作品,他们深刻的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今天,通过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我觉得我对苇岸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是在坐的诸位带给我的,谢谢大家,再见

在大地上寻找花朵——评蔡朝阳《放蜂人》

郭初阳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微观世界,若要详尽考察,最好是用透镜放大了来看;按照录像,一字不差(甚至包括精确分秒)的课堂实录,是评论一节课的前提这个实录,是上课当晚,教师凭着印象的追记,殊为不易的四千多字,然骨骼精髓,都在其中,观其大略,自然没问题

评论一节课,必须把它置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坐标系中,此坐标系的三维分别是:文本理解,课堂设计,课堂成果前二者关乎教师的眼光与技能,后者则是学生的呼应、激发与回响

先来看此课的文本苇岸《放蜂人》凡九节,每节大意,罗列如下:

①放蜂人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②放蜂人在春天,按路线起程

③放蜂人一天的情景

④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

⑤放蜂人熟悉自然

⑥“蜜蜂能改变人性”

⑦工蜂的一生

⑧蜜蜂——普通劳动者

⑨放蜂人的幸福、孤单、警示

除去开头对放蜂人的定义与结尾的赞美与警示,主体内容大致分三块:放蜂人的行程与时间(劳作特点),放蜂人与自然(友善关系),蜜蜂尤其工蜂(勤劳忘我)

无论是蜜蜂还是花朵,都是属于自然的瑰美的精华,简而言之,本文是以“放蜂”这一劳动,来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作者看来,人与自然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他的观点隐隐埋藏于第三、第四、第五节中,每一节中一个关键词,细加锻炼,不难淬取:

虔诚,友善,熟悉

“虔诚”意味着对自然有敬有畏,“友善”意味着对自然谦卑的爱,“熟悉”意味着对自然充分了解;放蜂人本身就与自然(大地)一体,又以最美好的事物与自然联系得更紧密:花与蜜所以作者写道:“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

对于急功近利的工业化的时代,苇岸的作品,是最好的解毒剂中学教材因钦定而千篇一律,教师也往往无暇将新鲜的,带着自己体温的文章来共欣赏;在这个意义上,蔡朝阳老师恰似一位放蜂人,博览审阅四方,在大地上寻找花朵,然后满怀欣喜地带给孩子们,真的是分享!这珍贵的礼物,是值得孩子们欢欣领受的一句话,提供这样的文本,这节课无论怎么上(即使只是把讲义印出来发下去,教师一言不发),都已经成功了,因为重要的是“上什么”,而不是“怎么上”这节课先以文本胜

蔡朝阳当然不会止步于此,有更高的信望在——文本价值之外,还有观念价值——在第七张幻灯中,引录了李奥帕德《沙郡年记》的一段话:

“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很多时候,学生需要提携;那么,教师的识见,便是唯一的力源《放蜂人》的靶心是“土地道德”,课堂前面三十分钟的文本梳理,一如缓缓的牵引积蓄,至此张弓一放,直中标靶

有人质疑:这课堂有平等的对话吗?有对话后的生成吗?我想反问:若是你学艺,希望逢着谦和近人但武艺平庸的江南七怪,还是桀骜冷峻但功力深厚的黄药师?要三流的对话,还是一流的灌输?毫不犹豫,我选择后者在充斥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诸腔调的当今语文课堂,这节课纯以观念胜

文本与观念之后,才轮到谈技巧这节课的操作环节与问题设计,大致如下:

一、关于苇岸和他的书

二、放蜂人的形象

提问:寻找苇岸对放蜂人描写,来描述一下苇岸笔下的放蜂人的形象

三、放蜂这个职业 (15min.)

提问一:看了苇岸对放蜂人的描述,你对放蜂这个职业有什么感觉?

提问二:对放蜂人生活的描述,你最喜欢哪一句

四、农业文明与土地道德(10min.)

提问一:找出文中微言大义的句子,并说说包含了什么道理

提问二:苇岸追怀的农业文明,跟李奥帕德的“土地道德”,在哪里是相通的?

五、对蜜蜂的态度 (10min.)

提问一:请找出苇岸对蜜蜂赞誉的句子

提问二:苇岸描写蜜蜂,与别的作家有什么不同?

七次提问,次次要求进入文本,但每一次的角度不同,同一篇文章作多次读之,深耕细耘,正是苏轼读书所用的“八面受敌法”

不过,课堂布局若更求精炼,不妨把第五部分移到最前,作为导入,以“土地道德”收尾,轻重似乎更合理些为了效率最大化,也可以反例施于强刺激,盐入油锅,噼啪乱炸,有不少教学材料可供选择:

对自然的不同理解(顾城)

自然并不美好,自然中间有老鼠、跳蚤,并不是我们度假时候所看到的自然在没有电,没有水,没有现代文明的情况下,你必须一天到晚和自然做斗争自然是一些吃来吃去的嘴巴……有的时候我就像发疯一样在这个岛上快走,我停不下来,也不想吃饭,精神大得不得了最后没有办法,我找了块大石头抱在怀里,才能慢下来走回家那真是个绝望的时候,因为我把最后的幻想放在这上面,而这上面什么也没有(《顾城文选·卷一》P108,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

对文明的不同理解(艾伦·麦克法兰)

你是一个“个人”……二百年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容许你做一个如此行状的个人那么,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权力定位……得从宗教自由、政治民主、现代工业结构之兴起等问题说起(《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P236,商务印书馆,2006年6月)

一个危险是,随着时光流逝和人口增加,农民的地位逐渐恶化……走农民道路的另一个后果,是减弱了其他可行道路的吸引力,发展手工艺和贸易也罢,建设城市也罢,人们都漠然处之……到头来成了一个无可逃脱的死胡同,摩肩接踵的农民队伍再也找不出一条脱离乡村苦海的出路(同上书,P239-P240)

对养蜂的不同理解(生物老师的观点):

“养殖的蜜蜂寿命很短,每天都累死很多;有野生蜜蜂,如不人工控制,箱中蜜蜂密而自然分蜂,即新蜂王带部分而分居蜜和花粉即蜜蜂之食也,人类是卑鄙掠夺,养蜂人故意把蜜取走,这样蜜蜂就要不停地去采,又累又饿……”

“养蜂极为辛苦,吾辈不能及养蜂人随蜜源而迁徙,只因各地有各花,各花之花期各异,因之与蜂共舞,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走江湖,一年四季风餐露宿,为生活啊!”

也许还可以继续问:

文中的放蜂人真的有形象吗?为何连最简要的外貌描写都没有?为何他没有姓名?放蜂人的幸福,是他本人的体验,还是作者的妄加?

放蜂真的是个职业吗?蜜蜂能改变人性吗?

行动的生活与沉思的生活,哪一种更重要……

一节课是否成功,也即课堂成果的检验,有三种根据:一、孩子们在课堂的回答二、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三、孩子们在课后持续的兴趣

就日常的持久的课堂而言,我以为,课堂之后,孩子们的热情与思索,是判断某一节成功的最重要的尺度

上课不久,蔡朝阳老师说:“课后要是哪位同学对这书有兴趣,可以借去看,不过,得还给我”下课后,这本书果然被借走了;一段时间以后,有孩子搜集了苇岸的三本著作,全部通读;有孩子称自己只喜爱一个作家——苇岸

问题扭结着问题,书本牵扯出书本

这节课终以效果胜

PPT共11张

1、《放蜂人》课题、作者苇岸,及苇岸照片)

2、苇岸简介:作家,原名马建华出生于1960年,1999年5月患肝癌去世享年39岁

主要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上帝之子》等

3、出示《大地上的事情》)

4、出示《上帝之子》)

5、卡利马克斯:一部大书就是一个大的灾难

6、苇岸《最后的话》

二十世纪这辆加速运行的列车已经行驶到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了数年前我就预感到我不是一个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纪也是一个错误我不是在说一些虚妄的话,大家可以从我的作品中看到这点我非常热爱农业文明,而对工业文明的存在和进程一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悲哀和抵触,但我没有办法不被裹挟其中

——苇岸《最后几句话》

7、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李奥帕德《沙郡年记》

8、罗隐诗歌《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9、把自然人格化,也许在他看来,这样的人类也太傲慢了

——林贤治《未曾消失的苇岸》

10、我们谁能确知,他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对全世界又有何意义?……但事实上,我们直觉意识到自己是具有生存意志的生物,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史怀泽《我的呼吁》

11、关于苇岸,我们可以登录这个网站,去看苇岸的介绍,以及他的作品:

书面资料:法布尔《昆虫记·蜜蜂》和杨朔《荔枝蜜》片段

……蜂王工蜂雄蜂寿命各不相同,各行其职,分别作产卵、各种工作、与蜂王交配……

就全文整体来看,值得探讨赏析的不外以下三句:

放蜂人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

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明白了这种和谐美好的古老关系之后,再来看放蜂人的普通、孤单、幸福、警示……就都豁然开朗了

查看更多
【《放蜂人》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hcyqygeqykkk/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