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28 20:53:03

第一步,引导发现问题。“鸿门宴”是项羽、刘邦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楚汉相争”的第一回合。这段极重要的史实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都有记载,为避重复,必有所详略。鸿门宴上项羽掌握生杀予夺大权,是矛盾的主导方面,这段史实详细描述理应归于项羽名下,所以《高祖本纪》中有关记载仅一百六十字。但是《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却是宾显主隐,项羽基本上是陪衬式的“许诺”、“默然不语”、“未有以应”,镜头始终对准刘邦及其谋臣武将,这是为什么呢?

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_语文论文

我要求学生以此为“突破口”,反复阅读,体味文章在选材立意、刻画人物、安排情节上的妙处。

第二步,要求学生将《鸿门宴》放进《项羽本纪》这个整体中去考察[课前印发《项羽本纪》(节选)]。通过阅读讨论,同学们发现,司马迁将主要笔墨放在刘邦一方是匠心独运的。

《项羽本纪》是把鸟瞰全局的概括叙述和神采飞动的工笔刻画结合起来的,最能表现项羽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段。钜鹿之战,项羽勇敢过人,力挽狂澜,一变而为诸以及四倍于刘邦的兵力,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但他缺乏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远见卓识,在“鸿门宴”这个灭掉刘邦的关键时刻,优柔寡断,轻信内奸,又独断专行,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大好时机一失再失。

而刘邦这个政治冒险家由于洞悉其对手项羽的弱点,才敢于赴“鸿门宴”,并在宴席之上巧舌如簧地骗取了项羽的信任;他狡诈多谋,极尽欺骗拉拢之能事,才能化险为夷。至于以后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也就不足为怪了。

讨论至此,同学们都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答。我又追问一句:“《鸿门宴》真的是宾显主隐、喧宾夺主吗?”大家一时语塞。我告诉他们:国画大师潘天寿作画时说:“我落墨处黑,我着眼处却在白;”戴熙《习苦斋画絮》言:“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这是艺术的辩证法。同学们因此更进一层领会到:宾显主隐,实是为了借宾突出主。项羽的致命弱点,正是从他的宿敌———刘邦那方面才反衬得最为明显,明笔虽写刘邦,暗笔却写了项羽。

这样,不但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而且对比了双方策略才智高下的悬殊,预示了胜负的必然趋势。

查看更多
【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_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dyqthypqngoi/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