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29 02:42:17

一、导入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从去年开始,国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是哪三个传统节日?

全体生:端午,清明,中秋。

师:端午,清明,中秋。马上就要来的一个传统节日?

全体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是哪一天?

生:农历五月初五。

师:农历五月初五,下周四,然后想一下,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1:包粽子。

师:你包过吗?

生1;包过。

生2:在家门口插东西。

师:在家门口插菖蒲,艾草。

生3:喝端午茶。

师:喝端午茶,据说喝了这个茶会怎么样?

生3:过端午节就要喝一杯。

师:妈妈或奶奶有没有告诉你这个茶喝了会怎么样,有什么功效。

生3:不知道。

师:清凉,解毒,还有什么?

生4:吃大蒜,鸭蛋。

师:没了吗?我们的端午风俗就没了。

生5:挂香包。

师:你挂过吗?

生5:挂过。

师:哪来的?

生5:买来的。

生6:喝雄黄酒。

师:喝过吗?谁喝过,你家有喝雄黄酒的习惯吗?

生6:没。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村里有的人家喝

(以上为第一环节,导入部分,在本部分可让学生快速说,教师不做任何对话和点评,这样或许更好,为以后节约了时间)

二、了解家乡端午的习俗

师:村里有的人家会这么做,注意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于是呢,有的一些传统文化被我们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走进汪曾祺的文章,去看一下他的家乡有哪些端午的风俗,书本翻开,好,快速把课本浏览一遍。

生默读课文

师:第一段看完了吗?书本盖上。汪曾祺的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生1:喝雄黄酒,放黄烟子

生2:挂香角

生3:贴五毒。

生4:在孩子头上写王字。

生5:贴符,吃十二红。

师:记得有几道红的菜吗?

生:三道,油爆虾,红苋菜,鸭蛋。

师:其它的“我”已不记得了,还有我们没说的吗?

生:写一笔虎,系百索子。

师:数了一下有几样,一共有七种,显然汪曾祺笔下的端午的习俗比我们丰富的多。这么多种习俗里面汪曾祺最难忘的是什么?

生:吃鸭蛋。

师:为什么最难忘?书本翻开,前面读到哪,接下去往下读,然后读的时候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作者心中,这是一只怎样的鸭蛋?

你可以边读边在边上写写,画一画,点一点、、、、、、课文读完了就举手。

生默读课文

三、品读端午鸭蛋中的自豪和童趣

师:一遍读完了没,好,抬头,这是一只怎样的鸭蛋?

生:这是一只令人难忘的鸭蛋。

师:为什么难忘?

生1:因为有童年的乐趣。(其实这里就可以直接进入对童年乐趣的品读,先品乐趣,再品自豪也未为不可,此时的老师,即本人,实在有点死板)

生2:为家乡自豪

师:我的家乡的鸭蛋很有名,是不是,这是一个让人充满自豪的鸭蛋,还有谁读出自豪了,哪些人读出自豪了,举手,放下,看来不少啊。我们来看一下,自豪,这是一只让人自豪的鸭蛋,你从哪些语言中读出了自豪呢?把它找出来。

生:不过高邮的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实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从“完全”这个词可以看出

师:“完全”这词说明什么?

生:说明其它地方的鸭蛋是比不上的。

师: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

生: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学生朗读的语气比较到位)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味道没?

生:听出骄傲和自豪。

师: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读

师:你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生1:有对北京咸鸭蛋蔑视的感觉。

生2:读出自豪的感觉

师:既有对别处鸭蛋的渺视,又有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再读一遍,读。

生读,语气到位

师:好,这句话里面有对别处鸭蛋的轻视,有对家乡鸭蛋的自豪。还有哪些句子读出了自豪?

生: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就会肃然起敬:“噢,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等下,就这一句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肃然起敬。

师:,肃然起敬。肃然起敬是什么?你觉得肃然起敬的是什么?

生:鸭蛋

师:是不是我汪曾祺这个人啊!

生:不是。

师:那肃然起敬是什么?

生:鸭蛋。

师:对啊,他肃然起敬的是鸭蛋,不是汪曾祺本人啊,而是家乡的鸭蛋,哎呀,我心里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再读一遍,读。

生: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就会肃然起敬:“噢,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最后一句,如果你是那个客人,你问我,那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生1:你是哪里人?

师:我是高邮人。

生1:噢,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我没感觉到太多的肃然起敬,再来一遍。

生2:你是哪里人?

师:我是高邮人。

生2:噢,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学生朗读语气比较到位)

师:噢,太好了。还有吗?表现“我”的自豪。

生: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太喜欢,他的〈〈食谱〉〉好些都是听来,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看到咸鸭蛋我会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师:你哪里感受到自豪?

生:他说不喜欢袁子才,但他看到后却很亲切。

师:他亲切什么?

生:咸鸭蛋。

师:亲切的是咸鸭蛋,因为他这个人我虽然不喜欢,但他宣传了我家乡的鸭蛋,从这一点上不至于对他很反感,还有吗?

生:高邮还可以出双黄蛋,别处的鸭蛋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的出。

师:读出了什么?

生:自豪。

师:这句还可以读下去。

生:黄蛋的味道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师:这句话有味道吗?还不就是个鸭蛋吗?但在作者心目中,是不是就是一个鸭蛋吗?

生:?

师:把这句话琢磨一下,读一遍,你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来。

生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生:自豪

师:但是从字面意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蛋其实是很普通的。既要表面是普通贬低的,但是暗地里又是自豪的,再读一遍。

生读

师:其实他就不是普通的鸭蛋,它是我家乡的鸭蛋。

(以上两处语言的品读,有一个失误,就是只是做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分析,却没有再从内容回到形式,如果再引导学生把这两处语言的表达与普通的语言表达作一个对比,那么学生对汪曾祺的语言幽默、平淡而有味的语言有个更具体的感知)

师:还有表现自豪的句子吗?

生:上海卖腌腊的店户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表明高邮鸭蛋。

师:如果这个鸭蛋放在我们遂昌做广告。你觉得这个广告会怎么写?

生:高邮咸鸭蛋。

师:如果我是商户,我还会加两个字,什么字?

生:正宗。

师:哎,对,我还会加上“正宗”两个字,他们的特别表明就相当与我们特别表明的正宗

师:无论怎么变迁,我的家乡的鸭蛋总是最好的。我们现在说来说去总是说家乡的鸭蛋,有没有注意到,我没说端午的鸭蛋,而是家乡的鸭蛋,充满了一种自豪感,这做自豪源于什么?

生:对家乡的热爱。

师:我对家乡的热爱,虽然我离开家乡多年,但我对家乡的热爱是不变的。家乡的鸭蛋给我自豪感,源于我对家乡的热爱,那干脆把题目改了算了,叫“家乡的鸭蛋”,行不行?

生:不行。

师:诉我理由,为什么不行?为什么我不能把题目改为‘家乡的鸭蛋’呢?根据全文内容好好读。

生:端午的鸭蛋比平常鸭蛋更特别

师:特别?

生:孩子们把挂鸭蛋络子,吃蛋很小心,不蛋壳弄破。

师:特别,特别在哪里?其实它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快乐。这个快乐基本在什么时候?

生:端午的时候。

(此处对课文标题能不能改,是课堂上临时想出来的,好像到了这里,这个问题就油然而生,可惜的是因备课时没想到这个点上,因此对此关键点的把握就不够,没有给够学生思考的时间,自己也有点走过场的感觉了,其实如果稍加引导,这个问题时能够顺利解决的。但是此时却略显勉强)

师:,看来这个是不能改了。汪曾祺这么说他的作品。他说,作家是要不断拿出对生活的看法,拿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感情这一方面。我自己觉得自己的作品可分成三类,第一类的作品是忧伤的。第二类给我一种内在的快乐,第三类是对命运无可而

那你觉得我们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

生:第二类。

师:内在的快乐,你读出哪些快乐,全文去找。在你找到的快乐做标记。你找到了哪些快乐,认真仔细去发现,带着童心去发现孩子们的快乐,带着你的思想和别人去讨论。一个是我觉得快乐,第二个是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觉得很快乐,允许讨论,把机会用起来,

生默读课文做点评

师:差不多了,我们交流一下。

生:食用一般都是用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怎么没听出味道很好的样头,你是不是朗读不够了点,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等下,我们读这句话,听的时候,脑子里有想象。你想到的是什么?调动各种感觉,你在这里可以调哪些感觉?

生:嗅觉,听觉、味觉。

师:啊。首先是‘吱’的一声。

生:听觉。

师:后是什么?

生:视觉。

师:后是视觉,最后归结到味觉,我们还没有吃呢?对不对,但是我们这些感觉综合在一起,我觉得已经尝到这个味道了,把这句话读一遍,记住要调动各种器官。我读前面一句。筷子头一扎下去。

生读

师:没感觉好吃的味道

生再读

师:这里我不用“冒”出来,我用红油就“流”出来了,为什么要用“冒”啊?

生:“冒”字更加贴切。因为流字好像很久以前就出来了,而冒是突然迸出来了,给我一种很快乐的感觉。

(此处的讨论教师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字“扎”,这个动作很重要,有一种动作的快感,同时又为下文用“冒”字作铺垫,且下文的“冒”与“流”的对比也与“扎”有关)

生:为这个鸭蛋和别的不一样。“冒”字有溢出来

师:不一样在哪里?

生:比别的地方更好吃。

师;仅仅是好吃吗?书上有没有写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生:蛋白柔嫩,质细而油多的。

师:“冒”体现了什么特点

生:油多的特点

师:这个流字也体现油很多啊。都流出来了。

生:我感觉“冒”更充满了童真

师:你觉得这个冒和流在字上有没有区别。

生:有。

师:区别在哪里?

生:我觉得冒字更饱满些

师:冒的油比流的油更饱满,坐下。

生:我觉得流的话油都在外面,冒的话,油都在里面。

师:好,

生:流都是往下流的,冒是往上冒。表现了油比较多以些

师:你把这两个字的动词的特征讲出来了。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流比较平和,而冒是突然的感觉。

师:坐下,前面蓝晓静还说到一个词,这个冒字让人感到童真,你们听到了没有,还有一种童年天真的感觉,来把这句话在读一遍。

生读

师:这个冒字没突出来,再读一遍,预备读。

生读

师:其实这个‘冒’字还带点惊喜,还要讲出油多,再来一遍。

生: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这是一种快乐,还有吗?

生: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师:我们两个去挑鸭蛋,我挑了一个蠢的,你挑了一个绣气。我们两个走在街上你会怎么讲,用语言表示出来,用第一人称。

生:你的鸭蛋样子蠢啊,我的比你好看多了。

师:我没听出有什么自豪感啊!

生:你的鸭蛋样子蠢啊,我的比你的好看多了。

师:还有谁来说,我们两个同时挑了一个鸭蛋,我左看,右看,越看越漂亮了。

生:你的鸭蛋真蠢啊!

师:好伤心啊!难过的要掉眼泪了,这体现了孩子的什么啊!

生:天真童趣。

(在教师和学生的情景对话时,忘记了引导学生应该对“蠢”和“秀气”的形象作具体的描述)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前面一句,鸭蛋有什么好挑的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后面他怎么回答?

生:有。

师:这个字,字里面充满了什么,我就问你,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你是孩子,我是大人,我总觉得这鸭蛋没什么可挑的呢?是不是,看起来都一样。现在我是大人,问你了,鸭蛋有什么好挑的,别在那里翻来翻去了,回答我。来,大家回答我。

生:有。

师:你觉得这里面包含了什么?

生:包含了孩子对鸭蛋的了解。

师:内心有一种自豪,你看我对鸭蛋多了解,你们这些人多无知。还不知道鸭蛋可挑的,挑鸭蛋还是要有学问的,小孩子这种心理,把这个字要读出来,我来读一遍。鸭蛋有什么可挑的。

生:有。

师:把你们内心的那种自豪感读出来,快乐,充满了快乐。还有快乐吗?来。

生: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蛋壳里,在空头的地方糊上一层薄膜,萤火虫在蛋壳里一闪一闪的亮,好看极了。

师:这里有什么快乐,做了一个鸭蛋灯,这个事情你们干过吗?

生:没有。

师:太遗憾了。我干过,我小时候干过,我把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然后拧上盖子,拿着瓶子到处炫耀,你们看我做的这个灯多漂亮啊!是不是呢?

生:这里都享受成果的快乐。

师:享受成果的快乐。

生:因为这个鸭蛋灯是他很小心做出来的。

师:这是他小心做出来的,简直可以跟艺术媲美,那你看一下,小小的一只鸭蛋,最开始我们挂在一个络子里面起先是一个装饰物,然后可以吃,吃完了还可以玩,你看,既是装饰物又是食品,又是玩具,小小的一只鸭蛋,包含了孩子多少的天真乐趣。这种快乐还有吗?

生: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这里读出了作者对自己的这种发明感觉很伟大,有一种自豪感

师:你觉得自己的发明很伟大,表现出孩子想象的快乐,还有吗?

生:写黄烟虎字,说明他写了很多遍,不厌其烦

师:既是枯燥,我仍然不厌其烦的要练,一定要把这个字练好,还可以在同伴面前炫耀。你看我能写,你不能写,还有吗?

生:系百索丝线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快乐。

生:我觉的这是小孩子。。。。。

师:我觉得估计女同学比较喜欢,男同学可能不太喜欢。

(其实备课的时候准备了课堂小节,本课的构思就是:从“民风民俗”到“童真童趣”,最后到“爱乡思乡”可是因为之前考虑到不想提到了乡愁,再考虑到与下个环节的自然过渡,于是就把这个小节也扔了,但是后来从听课领导的反馈来看,扔的有点可惜了)

四、扩展阅读与写作练习

师:好,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快乐,小小的一个鸭蛋。汪曾祺品味出了许多的快乐,其实在人生活中,汪曾淇不仅从鸭蛋中品味出了快乐,他还从螺丝里品味出了快乐,来看一下这张《清明节》选段,他从端午的鸭蛋找出了快乐,同样也能在清明节里的螺丝里找到了快乐,这里有哪些快乐。

生:玩螺丝弹弓

师:有弹螺丝弓的快乐,首先是什么。

生:吃螺丝的快乐。

师:看了课文以及这些文字,你有什么启示。

生:我觉得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的人,以发现快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

师:这句话你们听懂了没,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用快乐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们都知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好,现在想想看,我的童年当中有哪些被我忽略掉的快乐。拿出笔和纸,把你童年的快乐写一写,就写一个片段。写完以后,我们分享一下,就类似的于这样一个片段。

(4分钟后,下课铃响)好,时间关系,这个我们就做为课后作业,

结束语:汪曾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源于他有一颗童心,今天我们能够理解饿感受他的快乐,也源于我们的童心。那么今后就让我们带着童心去咂摸生活的滋味。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查看更多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zidianwang.com/yuwen_amyqygqyatki/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